手術後輔助放射治療及化學治療對乳癌患者的重要性

<1 2 3 >

     手術後輔助性放射線治療及化學治療對乳癌患者重要性之研究:五年的經驗及報告

腫瘤治療中心蘇志中主任

目的
     分析乳癌患,於手術後接受輔助性放射線治療及化學治療,及未接受上述治療之結果差異,藉以了解輔助性治療之重要性。

方法
     從民國85年6月1日至民國89年12月31日,本科共治療135位女性乳癌患者,依治療之方法及目的不同共可分四組。年齡層分佈從21歲至84歲,平均中值年齡48.1歲。
     第一組 : 乳房全切除術+手術後放射治療及化學治療(第Ⅱ∼Ⅲ期),共103例 。
     第二組 : 乳房局部切除術+手術後放射治療及化學治療(原發腫瘤≦3.0公分),共16例。
     第三組 : 手術前放射治療及化學治療+乳房切除術+手術後化學治療,共4例。
     第四組 : 乳房切除術後局部胸璧或腋下淋巴腺復發患者,經切片證實後,再使用放射線治療及化學治療為救援性治療,共12例(局部復發9例,腋下淋巴腺復發3例)。
     每位患者均接受化學治療及放射線治療
          1.化學治療--方式:靜脈藥物給予,每月第1及第8天,共12次,約6個月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第一線:C.M.F.、C.A.F.、A.C.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第二線:T.C.
          2. 放射線治療---分次於五週進行(每天一次,每週五天)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治療部位及技術如圖:


     結果:追蹤時間最短10個月,最長64個月,中值追蹤時間為30.1個月。各組分析結果如下:





乳房全切除術+手術後放射治療及化學治療
乳房局部切除術+手術後放射治療及化學治療
手術前放射治療及化學治療+乳房切除術+手術後化學治療
乳房切除術後局部胸璧或腋下復發患者,經切片證實後,再使用放射線治療及化學治療為救援性治療






第Ⅱ∼Ⅲ期103例
原發腫瘤≦3.0公分,
16例
4例
12例(局部復發9例,淋巴腺復發3例)

為預防局部復發及遠端轉移
為保留器官及預防局部復發及遠端轉移
為增加手術之切除率及預防局部復發及遠端轉移
為控制已復發之腫瘤及預防遠端轉移

1. 局部或淋巴腺復發4例(3.24﹪)(惟其中一例經由再手術獲得控制)
2. 遠端轉移4例 (3.8﹪) (肝2例,肺1例,骨1例)
1.背部腫瘤蔓延1例
2.骨轉移1例
3.肺轉移4例

局部控制率為97.01﹪
腫瘤控制率為93.20﹪
局部控制率為100﹪
腫瘤控制率為100﹪
局部控制率為100﹪
腫瘤控制率為100﹪
局部控制率為91.7﹪
腫瘤控制率為58.3﹪

 

<1 2 3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