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度空間順形放射治療於腹腔及骨盆腔惡性腫瘤之臨床應用經驗

<1 2 3 >

 

     三度空間順形放射治療(Three-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,3DCRT)於腹腔及骨盆腔惡性腫瘤之臨床應用經驗

腫瘤治療中心蘇志中主任

 

目的
       分析三度空間順形放射治療(光子刀),於腹腔及骨盆腔惡性腫瘤之治療成效。三度空間順行治療(3-D conformal radiotherapy,3DCRT),源起於1996年之醫用三度空間放射治療計劃系統技術之利用,配合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之影像取得,可將劑量輸出更接近腫瘤部位,可增加腫瘤的控制率並減少正常組織副作用之生物優勢。本中心於88年開始使用此技術,此篇報告以財團法人仁愛綜合醫院大里院區腫瘤治療科,治療的25例前列腺癌,17例肝內之肝細胞癌或膽道癌、15例後腹腔轉移癌及12例胰臟癌患者為分析主體。

依腫瘤形狀製作屏蔽
影像取得
定位及確定角度
實際執行治療

方法
        所使用的治療方式是以三度空間的順形治療技術,即由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影像,確定治療之標的物,且將影像輸入三度空間治療計劃系統,由此軟體之運算可決定最適合腫瘤形狀及大小之治療照野、治療角度及所需之治療附屬工具之使用機會,以幾近完美之劑量分佈涵蓋腫瘤所需治療之範圍。此外再搭配良好之體外固定系統(真空墊)以確定重覆治療之準確性。所有治療均可於門診實施。所使用腫瘤劑量為45~60葛雷(Gy),分次於5~6週進行(每天一次,每週五天)。

結果

(一) 前列腺癌:
25例患者(其中第I期10例,第II期14例,第III期5例),只接受過切片或經尿道前列腺刮除術等保守治療,而以”遠隔放射線治療”為主要治療方式;並以”三度空間順形治療”為追加局部治療之方法。平均追蹤時間為2年,90﹪的患者治療六個月後腫瘤指數(PSA)<0.01,100﹪於一年後<0.01,且只有1例於治療中曾出現短暫血尿,其餘均完全無副作用,且目前控制率100﹪,尚無病患復發。

(二)肝內之肝細胞癌及膽道癌:
17例患者(其中膽道癌7例),大部分為無法手術切除或施行動脈栓塞者,其中2例膽道癌曾接受膽管支架置入術。利用此治療技術以增加腫瘤控制率及延長存活時間,同時較傳統放射治療更能保護正常肝臟之功能。平均追蹤時間為23個月。腫瘤反應率(即縮小50﹪以上的機會)85﹪,18個月之存活率75﹪,且無病患因治療而出現肝衰竭。

37歲/女性 (肝內膽道癌術後復發)
63歲/女性(肝內膽道癌)
90/10/12(治療前)
91/3/25(治療後)
90/2/15(治療前)
91/3/21(治療後)
腫瘤大小:7x6x5公分
完全消失
腫瘤大小:6x5x5公分
完全消失
24歲/女性 (肝癌)
41歲/女性(膽道癌合併肝轉移)
89/3/3(治療前)
89/4/12(治療後)
88/5/6(治療前)
88/6/6 (治療後)
腫瘤大小:5x5x4公分
完全消失
腫瘤大小:4.5x4.5x4公分
完全消失

 (三) 後腹腔淋巴腺轉移癌:
15例均為肝癌或大腸癌之患者,其中所有肝癌患者均曾接受多次動脈栓塞治療(因後腹腔淋巴結轉移無法以此方式治療)。平均追蹤時間為17個月,腫瘤反應率為80﹪,唯有一例治療後出現十二指腸出血。其他無明顯副作用。

56歲/男性
(肝癌合併後腹腔淋巴腺轉移)
74歲/男性
(直腸癌合併後腹腔淋巴腺轉移)
90/5/2 (治療前)
90/6/30(治療後)
90/8/16(治療前)
90/12/21(治療後)

     
(四) 胰臟癌:
12例均為無法手術切除之病患,其中5例配合化學藥物治療,平均追蹤時間為21個月。其中7例存活時間超過1年,更有3例存活超過2.5年。

68歲/女性
(胰臟癌,無法手術)
67歲/女性
(胰臟頭癌)
89/9/25 (治療前)
90/3/4 (治療後)
86/9/23 (治療前)
90/11/13(治療後)

結論
     (一) 3DCRT為最新之放射治療科技,可協助醫師及物理師,以幾近完美之治療劑量分佈來涵蓋腫瘤組織,使鄰近腫瘤之正常器官得以避免放射治療所帶來的傷害,因此臨床副作用極小。
     (二) 因有上述特性,十分適合使用於對傳統放射治療比較敏感的部位(如腹腔 及骨盆腔)。使得腫瘤之控制率得以大幅提昇。
     (三) 由本科之報告,得以證實,“3DCRT”為一良好的治療方式,也提供無法手術或不適合手術之腹腔及骨盆腔腫瘤患者,一種先進科技之治療選擇。

 



<1 2 3 >